最近很多人在转发关于全链路设计师、UX设计师的发展,这些先进的理念让人兴奋之余反观了一下现状犹如当头浇下了一盆冷水。在去年7月的IXDC论坛中黄峰关于《服务设计》的演讲中,我听完后感触很深,全链路服务体验设计的确是未来的方向,设计师的知识面和技能要求更全面,思考的格局更高,更远。但是,在当下,大多数设计师每天所做的工作与所处的团队并没有像唐硕那样专业。大多数所做的工作还是执行美工。
1、 UI从业者良莠不齐
我记得在2010年作为应届生参加腾讯的校招时,面试官问我你会UI么,我一脸疑惑。在那时候大学里最常见的专业是视觉传达、装潢、工业设计、室内装潢等专业,在中国最早资深的一批UI设计师很多是从工业设计专业转来,他们经历了拟物写实、玻璃质感等流行风格的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功底。现在有不少高校都开设了UI/UX的课程,比如江南大学培养了很多优秀UI/UX设计进入了阿里、腾讯更多是倾向于设计思维的全面性。2014年是UI设计师的一个井喷期,大多数的创业者的思路就是融到一些资金就先做一个APP,很少考虑交互、用户体验了。这就导致了2014年一些培训机构3个月培训了一大批UI设计师,同时也有很多平面设计、网页设计转入到移动UI设计师来。曾经就有hr问我去某某时代培训3个月工资能翻番么?这种快速培养的方式带来了市场的浮躁,也带来很多基本功不扎实的设计师走进这个领域,导致这个行业设计师的知识与技能良莠不齐。
2、招聘市场很现实
在今年6月我经历了一番面试找工作,作品集是设计师最直接的敲门砖。而hr与一些初级的筛选者都是以看之前公司的作品来判断你的设计水平,纯属于视觉感受,这就导致很多设计师不得不拿一些概念稿,插画练习稿去填充。80%的设计师都会认为线上的效果与设计稿的出入差别较大,这不乏有开发资源、周期、运营策略的一些原因。这导致线上作品的颜值不如概念稿的视觉效果好。甚至有些在创业公司的同学可能会随着公司战略调整,产品换过好几次,有的都没有上线。这些现实因素导致UI设计师更多关注于炫酷的表现。目前的市场中我看到的除了雪球、知乎、豌豆荚等会有用户体验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等这样岗位,大多数公司并没有意识到全链路设计师的必要性,他们需要的是执行能完成活的设计师。
3、公司组织架构与环境
在6月份我听到了airbnb的分享的《own your impact》,关于设计主导策略落地执行的过程,这样的结果落地是很多设计都期望能去做的。但是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阿里,进一线互联网公司,大多数还是在二三线公司、创业团队,这些团队的产品还不够成熟,设计师尽管掌握了很多知识与技能但却仅仅只能做一些美工工作。这其中有两大原因。第一来源于组织架构,设计师在团队中话语权不高,在很多创业公司中并没有专业的UEC、UXD团队,像360、去哪儿等这些公司的UI设计师的组织架构是从属在产品团队中。这导致在合作中设计师仅仅是美工的角色,按照产品的原型放好图标,色块,切好图交给开发同学,很难去做更多体验优化的事情。第二、产品在创业阶段没有足够的资源与精力去提升用户体验,商业价值变现、运营策略是公司生存的第一要素。因此全连路设计师需要设计师具备更全面的知识与更高的格局去做更有价值的事,但是也是需要机遇遇到对的环境。
4、沟通成本
阿里提出的全连路设计师固然是很好的节省了沟通成本,人力成本,3-5个人干的事情1个人就能完成,并且在每个过程中都能用清晰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更加敏捷高效。是在目前一线公司的通病之一:沟通成本。信息自上而下传达的缺失。这导致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沟通成本不得不为开发周期妥协,经常会有开发同学找到设计师:这个**去掉吧,一周就要测试了。
5、技能单一
以目前大多数设计师的能力现状来看,能同时胜任的交互、用研能力的凤毛菱角。UI发展的的历史也不过几年,一个设计师要拥有多面手的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努力。当下仍需要做的是打好坚实的基础,开阔知识面,提升技能的全面性。
6、商业与美的平衡
大多数设计师还是停留在美不美的层面,在美的背后必然是要遵循产品发展阶段,产品商业变现的规则。一个产品不以盈利为目标那就很难在市场生存,更不用说去做用户体验了。与其说设计与商业是一种博弈论,倒不如说设计与商业是平衡之美。所以在现实中设计师具备运营、产品的思维是很多公司在招聘中作为考核的要素之一。
目前以滴滴、阿里为代表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正在去做一些改变当下设计环境的事情,滴滴的设计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的CDX,是直接像ceo汇报,可见他们做出了不凡的努力。也看到很多公司的设计师正在努力去转变,不再局限在界面上的事情。这都表示着未来设计这个职业越来越受重视,能做更多改变美好的可能性。
让我们共同期待,加油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咏舍):不得不泼一盆冷水:现在离全链路设计师还有一段距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