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幸受邀参加“IUX校园论坛分享会”,面向在校学生分享在鹅厂的实习经历。本文是对分享会的文字版梳理,内容略作修改,食用用户为初入职场的交互设计实习生。通过实习期间心得体会的分享,希望能帮助初来乍到的实习鹅顺利通关。
背景
这是为谁而写的攻略?
2018年7月2日,我来到ISUX团队山吹设计组,以交互设计实习生的身份展开我的鹅厂旅程。8月15日,留用考核正式开启。在一个半月内保证结果产出并通过考核,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这篇文章是我对过往实习经历的心得体会总结,希望这些经验能对同样初来乍到的实习鹅们能有所帮助。
本篇想回答的几个问题:
1.如何转变学生角色,成为鹅厂派?(角色转变)
2.如何在设计工作中拓展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做出超出预期的方案?(方法论)
3.如何看待在学校所接受的通识教育?以及其与职场发展的关系?(知识架构)
PART 1 角色转变
1.1 规划人设
规划人设不是要求自己去“扮演”某个角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遇到一个非常困难的挑战时,心生畏惧,随之产生焦虑、迷茫以及拖延症等一系列问题。这个时候,把自己想象成游戏里拿着屠龙剑去打大BOSS的勇士,或者是热血励志日剧里面的主角,自己似乎瞬间有buff加持,变得有能量逐一击破各个挑战。毕竟,一切都在剧本范围以内。
这看似中二,但确实有心理学依据。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想象力来冒充想象中的角色,体内激素会惊奇地发生变化——被称为“压力激素”的皮质醇将大大降低,提升幸福感的睾丸素上升,从而让我们的调节到最好的状态去应对挑战。所以规划人设其实就是在脑海里想象一个榜样角色,通过想象和“冒充”,让自己的状态接近理想状态,直到真的达到理想状态。
总之把能唤起内心的憧憬和拼搏冲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人设。慢慢就发现,自己实习经历也能像剧本里写的那样精彩。(这只是个人比较中二的做法,按需食用喵)
1.2 劳动力角色VS投资人角色
而真正开始严肃思考角色转变的问题,是源于入职时SNG的新人培训。
在此之前我对实习的大概认知是,用人单位以极小的成本招聘性价比高的实习生,帮助设计师分担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因此不可避免会觉得,其实自己只是一个乖乖做事的廉价劳动力。但其实鹅厂比你想象中还要重视实习生。
作为一名鹅厂派,需要把自己的“劳动力角色”转化成“投资人角色”。那什么是“投资人角色”呢?就是把来到鹅厂后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当做是对自己的一项投资。为了让投资产出比最大化,应该对自己发起灵魂拷问:“我来到这里想达成什么目标?”“为此,我还欠缺什么?”“我可以调动哪些资源的帮助?”
如果不主动向带你的导师、leader说自己来到这想达成的目标,他们就算想帮你提高,也很难着手。所以清晰明确地表达自身的愿景,并积极主动地寻求周围的帮助,你会发现就像触发了支线剧情一样,有很多提供重要线索、帮助你通关的NPC角色逐一浮出水面。
PART2 方法论
2.1 一个小需求的锻炼
就像游戏难度会随着通关次数而直线上升,接到的需求难度也会随着经验不断上升。整个实习经历,就是一段不断证明自己的岗位胜任力的过程。所以我的解题思路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接手的每个需求上最大化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快速证明自己能力的边界在哪里。
2.2 扩展思考空间
虽说主观上是想无论接什么需求,都秉持着锻炼能力的心态去面对。但还是担心负责的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需求。这时候我导师的一句话把我点醒了,“关键不是这个需求的大小,而是你的思考空间。”下面我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分享实习新鹅可以怎样扩展自己思考空间。
2.2.1 目标导向:纵向了解需求起点和终点
实习鹅切忌拿到需求文档之后就开始画界面。停一下,仔细思考这份文档背后的两个关键角色:产品经理和用户。
产品经理代表需求背后的商业诉求,需要从他们身上了解需求背景、目标、诉求等等;而用户代表着我们最终服务的对象,他们在特定场景下的目标、动机和行为都是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的。充分考虑这两个关键角色各自诉求,推导出方案设计目标,最终出来的方案才经得住验证和挑战。
当然以上只是谈到最关键的两种角色,但在实际场景中牵扯到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相当复杂。这就需要在前期就与各方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再进行方案设计。
2.2.2 学习借鉴:横向收集并建立IMU库(Interaction Model Unit,即交互模块库)
做需求的时候不仅要从纵向考虑需求,也需要横向思考——类似的需求,别人是怎么做的?这离不开竞品分析。
这里向大家推荐从前辈身上学来的方法——建立IMU库(文末附前辈干货满满公众号可关注下~)。具体做法:在做竞品分析时,学会从不同竞品中总结模块(可以是控件、组件或者其他)和规律。接着往下挖,思考该模块的适用情况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有没有异化的控件以及更多的可能性?接着找更多的案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由此以来,接触的可能是一个小需求,但通过对竞品的深度分析,我们建立一个个对应的IMU库。以后再做类似的设计,就可以进行复用或者基于IMU库进行延伸设计。
2.2.3 穷尽方案,选择最优解
经过纵向和横向的思考,脑海里可能有无数个点子。那么在出方案的阶段,也要从不同的思考起点出发,尽可能发散思维。
为什么强调不同的思考起点?因为只在一个idea上进行深化,总归是一类想法这条路径只是“将设计变得更加正确”(Getting the design right)。而尽可能改变思考起点,从不同地方开始假设,就会得到完全不一样、适用于不同情境的方案,这条路径就能通往“做正确的设计”(Getting the design right)。通过穷尽各种方案,设定判断标准,由此推导出最优解。
2.3 争求方案超出预期
在我的导师计划中,有一条要求至今印象深刻——方案超出预期。这个要求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就像让直男猜透女生心思那样难以理解QAQ。下面基于我过往经历,总结一些让老大“A Ha!”的一些时刻。
2.3.1 大局观:拆解复杂任务的能力
实习期间负责了一个从0到1的“泛知识”音视频产品设计,需要在短短10天的时间内产出一套有亮点的产品方案。对于一个一直只负责边缘需求的实习鹅,这压力自然很大。于是我就用双钻石模型,将整个产品设计活动分成四个阶段。
接着,为了确保能够在10天内完成任务,我把每个阶段的设计活动逐一细化(问题挑战/设计策略/设计目标),每个阶段几乎都在榨干脑汁中度过。
将复杂任务进行拆解,细分成颗粒度极小的、能完成的任务,并做好时间安排,能体现自身的大局观和项目管理意识。这些能力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会受用。
2.3.2 问题导向型的知识性输入
每个小需求都可以转化成一个对未知问题的探求。为什么要转化成问题?因为对我来说,问题能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有助于吸收知识。我接到需求后,习惯性去提炼出一个个问题,并发散性地进行相关知识性输入,有必要的时候会报课或者听讲座去现场听。这里就不得不赞一下鹅厂的学习资源,无论线上线下资源都非常丰富,并且对实习生几乎0门槛开放。
如此慢慢积累自己的知识库,做需求的时候经常能从知识库中找到灵感。这小小的灵感说不定就可以延伸成为了一个“A Ha!”时刻。
2.3.3 表现层:对细节的执着和用心
在前面说起建立自己一套可扩展的IMU库,只要累计的足够多,并时常思考如何使用,那么说不定有一天就能迁移到自己的方案中,成为那一个小小的亮点。
2.4 反思和沉淀
提交方案之后,为了降低自己日后爬坑的概率,进一步提高效率,我会用checklist和总结策略的方式来对设计活动进行小结。
2.4.1 用checklist封印踩过的坑
刚开始实习时,总会犯一些小错误。做checklist的灵感来源于《清单革命》这本书。每次做需求后,都把可能掉的坑填入checklist里,这样一来可以使设计活动更加标准化,降低出错概率。
2.4.2 总结设计策略
完成一项设计活动之后,无论大小,只要是经过提炼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想法,都可以收纳进自己的设计策略库。日后遇到同类任务时,可以启动自己的策略库高效去完成。一开始建立的策略库或许会略显粗糙,但随着实践更加丰富,认知逐渐升级,策略库也是随之升级的。
从行动中归纳经验——从经验中总结出方法论——由方法论指导行动,就这样,在一个循环的学习圈内不断螺旋上升。这就是我实习经历的一个缩影。
PART 3 知识架构
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身为未完全脱离校园的实习生,最后谈谈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过往的实习经历中,总感觉工作中要用的知识和学校教的差别太大,几乎派不上用场。
但进入鹅厂后,慢慢发现只要仔细专研,很多实践问题都会上升到学科知识的层面。 学校里学习看似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等,都是在帮助你去理解社会与人的关系。而交互设计,作为用户体验设计重要的一环,不正是需要对人以及人所处的社会有敏锐的感知。
学校的通识教育将以底层系统的形式,沉淀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中,成为日后工作的发动机——这可能是我学校里的指导老师最喜闻乐见的一段话了。趁还能在学校,还是得好好学习鸭。
以上分享的基本是是思维和能力这两方面的体会。可是要给自己创造一段足够充实的实习旅程,心态才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因为有太多认知上的颠覆,我和小伙伴们经常会深夜互相倾诉彼此的经历。混沌、迷茫、焦虑……这些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了。我的方法是,学会和脆弱的自己和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给自己定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快乐的标准。毕竟身处何处不重要,前往何处才是目光所要聚焦的地方。励志日剧里的主角,不都是从菜鸡开始成长起来的嘛!朝着目标,行所当行,体会内心的充盈感。希望你也能有一段愉快的实习经历。
附:
以上心得有部分是间接经验,来源于前辈们的分享。在这里要感谢各位前辈大大的无私分享,让一只迷茫的实习鹅找到榜样并以此为动力,希望鹅厂“爱学习,爱分享”的文化能在每个人身上传承下去。
△文章:《腾讯高级交互设计师:什么是优秀的设计思维与方法?》
△公众号:落羽敬斋
最后,谢谢实习期间对我指导有加的导师们,再次感谢❤
lulu
“因为喜欢心动的感觉而喜欢设计”
往期热门文章回顾
Ps:新号没有留言功能,喜欢的话就点个好看吧,谢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彩云译设计):鹅厂设计实习生通关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