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基础:加载的10种类型和应用场景分析

设计师(白鹭漫谈)整理归类了10中加载类型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根据产品的类型、页面类型甚至服务器的限制来选择合适的加载方式,为了让用户体验更流畅,可以组合使用加载模式。

 

目录:

一、为什么需要加载

二、常见的加载场景

三、加载的10种类型和分析

四、总结
 

一、为什么需要加载?

1 、给用户反馈

在上篇《尼尔森10大可用性原则》中我们说过,系统应该通过在合理时间内适当反馈,向用户通知当前的状态。

加载其实就是一种反馈

——让用户知道产品正在响应操作,同时通过一些加载的设计形式,吸引用户注意力,减缓用户等待的焦虑。

 

2、 防止用户跳失

0-0.3秒内的响应基本上是及时的;

0.3-1秒时用户已经能够察觉到延迟了。

当遇到页面内信息内存过大或者网络状况不好时,加载时间通常会比较长,我们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加载方式。

否则,当加载时长超过3秒时(参考谷歌2017年《消费者行为文档》),53%的用户会选择离开;加载超过5秒就会有74%的用户离开(腾讯娱乐的《移动端行为报告·第一期》H5)。

 

 

二、加载常见的应用场景

移动端的加载常见场景有:

APP启动、界面跳转、上拉加载后续内容、下拉刷新、

浏览信息(文字、图片、视频)、下载内容、操作反馈(提交、付款)

……

当然这些只是通用的场景,不同类型的产品加载场景肯定会有差别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和开发、数据人员一起去梳理这些加载时间过长的页面,排查原因(操作系统层面的问题?服务器的问题?),如果暂时无法解决的,或者不可控的网络问题,就需要通过加载的设计来缓解用户等待时的焦虑,降低用户的跳失率。

 

三、加载的10种类型和分析

我们常见到的大部分的加载都是非模态加载

 

1、启动加载

因为APP的启动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会通过启动页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启动加载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品牌启动页、广告页(外部广告or内部运营活动)。启动页大部分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比如腾讯视频就是动态的品牌启动。

品牌页和广告页启动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比如考拉,此时通常品牌页在前,广告页在后,广告页需要有跳过按钮。

 

2、占位图加载

先加载页面布局和占位图,等到后台数据加载完成后,再加载页面的细节内容(文字、图片)。占位图通常以色块形式呈现,图片类占位通常为图片icon或者产品logo。

这种方式适合页面布局比较固定的页面,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页面布局进行了改版,就需要对占位图进行对应的更新。

有次我们全线品牌升级之后,把APP图标进行了更新,但是后来测试时发现,商品的占位图仍然为旧版的logo……

优点:减少用户心理等待时间,体验比较流畅

应用:适合页面布局比较固定的页面,比如简书、facebook

 

3、分步加载

此时会优先加载内存较小的元素,通常是先加载出文字、图标等最后加载图片、视频。图片视频类资源也是逐步加载出来的。

优点:即时响应,用户能够先看到部分内容

应用:一般用于图片/视频类资源比较多的页面

 

4、预加载

提前加载后续内容,当用户需要查看时可直接从本地缓存中渲染。

浏览A页面时,系统自动加载出B页面,用户无需等待,体验比较好,但是服务器的负很大大。

比如头条,在首页浏览时,我们尝试断掉网,打开浏览过的任意一个新闻的详情页,可以看到它已经把这些新闻的文字内容都加载好了

优点:使用流畅、无需等待页面跳转

缺点:服务器负担重

应用:适用于服务器配置高的产品;且下个页面内容是确定的

 

5、渐入加载

图片出来的时候,预先呈现出与图片较为相似的色彩值,或者高斯模糊的图片,直到图片加载完全,会有种渐入的效果。

优点:相比分步加载更加直观、色彩感强

应用:一般用于图片类产品,比如谷歌的搜图、pinterest、unsplash

 

6、懒加载

当页面内容丰富,图片数量多,而且比较大时,通常会使用懒加载的方式。通常应用于feed流上拉加载后续内容。

 

可视区加载

仅加载用户可视区域,一般会在距下面内容一定距离时开始加载,这样能保证用户拉下时正好能看到内容,这个主要由监控滚动条来实现。能给用户一种无缝衔接的感觉,比如网易新闻

优点:无需用户操作,自动加载后续内容,营造沉浸式体验。

应用:适合feed流、列表、算法推荐类的内容

 

手动加载

手动加载意味着用户操作后才能触发的加载,比如点击加载更多、上拉加载更多。

优点:比较节约用户流量,服务器负担也小

缺点:浏览时每次都需要手动进行加载,打断用户阅读流

应用:比较适合服务器配置有限的产品

 

7、下拉刷新加载

下拉刷新可以让用户在看到本地数据的同时加载新数据。下拉动画能够给用户惊喜,下拉加载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动画加文字:

文字通常表示状态,如腾讯动漫下拉刷新:正在连接漫星球——哔哔,连接成功

纯动画:

常规为刷新小圈圈,也有很多产品用展示品牌形象相关的动画,比如下图美团的刷新动画。

优点:刷新动画可以自由设计;展示品牌形象

应用:适合页面内容为推荐类、或者信息更新频次高的产品;不适合固定内容的页面。比如微信的聊天页面下拉是小程序,支付宝的下拉刷新在页面中间。

 

8、全屏加载

全屏加载顾名思义就是整个页面的内容一同加载,页面内容全部加载出来,或者全部都加载不出来。此时页面通常为空白页,会通过进度指示器(小菊花或者进度条)来表示进度。

也有很多产品使用品牌形象,以及各种创意动画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缓解用户焦虑。

优点:将整个页面的内容都加载出来才展现给用户,能够保证整个页面的完整性。

缺点:看不到页面内容,等待的时间较长。

应用:新页面的内容不确定时;各种H5页面。

 

9、智能加载

智能加载是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来加载不同的内容,比如在Wi-Fi等网络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自动加载内容会直接加载高质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

而流量模式下或者网速较差时,只加载文字或者小图。

优点:能根据用户的网络环境进行对应的加载,用户体验较好;

缺点:采用的方式并不一定是用户想要的。(所以很多产品支持自定义智能加载模式,比如头条、搜狗浏览器

应用:适合大量视频、图片信息的产品。

当然,随着带宽、流量的扩增,用流量观看视频对很多用户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所以目前许多产品只是在观看时提醒用户——当前为移动网络,比如抖音和爱奇艺

除了上面的9种以外,还有以模态弹框形式呈现的加载。

 

10、模态弹框加载

模态加载会阻断用户,此时用户不能进行其他操作,用户只能等待加载结束。通常用于旧命令正在处理中,当前不允许你再修改请求。比如支付中、微信发红包;

除此之外,当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信息、还没有收到服务器的数据时,也会用模态加载来表达“后台正在工作,马上好了,先别走哦~”

优点:引起用户重视,防止用户进行其他操作

缺点:打断用户的行为

应用:适合下一步的操作与当前操作关联性强的、属于同一个流程的。或者和其他加载方式结合,当网络状况不好或者页面请求数据未到达时,吸引用户注意,防止跳失。

 

四、总结

本文总结了10种加载的类型,以及分析了其优缺点和应用场景。一起来回顾一下~

我们需要考虑到产品的类型、页面的类型、甚至服务器的限制,来选用合适的加载方式。当然,用什么加载方式并不是一个单选题,为了让用户体验更流畅,很多产品会根据场景组合使用这些加载方式

比如pinterest一开始为全屏加载,请求到数据后,开始分步加载出页面,页面继续往下滑到第二屏第三屏,采用的是懒加载。

 

参考:


1、The consumer behaviors shap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obile experiences:https://www.thinkwithgoogle.com/advertising-channels/mobile-marketing/consumer-behavior-mobile-digital-experiences/


2、腾讯娱乐《移动页面用户行为报告》:https://www.digitaling.com/company/articles/11462


3、懒加载和预加载:https://www.jianshu.com/p/4876a4fe7731


 
原文地址:
白鹭漫谈(公众号)
作者:白鹭漫谈


 

0

评论0

站点公告

 

AI创作与绘画大师,国内版chatGPT在线版本免费使用哦

点击打开: https://ai.uiya.cn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