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7日,微信发布了新版本,上线了“拍一拍”功能。从上线之初火遍每个社群,到现在迅速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应该也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那“拍一拍”的价值点到底在哪里呢?我也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张小龙朋友圈:“微信史上仅需一行代码的有趣功能终于来了。拍一拍,像蚂蚁一样打招呼。”
从张小龙的描述中,拍一拍功能定位是一种打招呼方式,而且希望带给用户更加有趣的体验。
社交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这其中包括两大节点,信息的输出和接收。所以我们就从这两个维度去分析下“拍一拍”功能。
操作方式:用户只要双击对方的头像就可以完成拍一拍行为。
1)对方头像晃动,伴随着手机震动,同时聊天界面中会出现提示文案,“你拍了拍xx”。
2)如果对方不再是用户好友时,“拍一拍”在显示文案信息基础上,还增加了朋友验证的提示信息。
3)当用户退出对话框时,拍一拍的对话栏会根据信息时间重新排序,类似于消息排序的逻辑。
信息接收主要包括以下3个场景:聊天列表、对话框、信息刷屏状态。
当别人拍了拍我们,或者别人拍了拍别人,我们都不会收到任何提醒。为了让用户有所感知,同样会根据更新时间顺序将对话栏显示在聊天列表中,同时列表会展示拍一拍文案信息。
当用户打开对话框时,头像会晃动两下,并伴随着手机震动。让用户明显地感知拍一拍信息。
当聊天界面内容较多,“拍一拍”的信息被刷屏了,那该怎么办呢?
不用担心,微信考虑的很周全,当用户上翻聊天信息时,内容显示到“拍一拍”文案时,手机也会发出震动反馈,保证用户无需仔细阅读信息内容,即可快速、准确地感知到“拍一拍”信息。
此外在用户行为方面,“拍一拍”玩法没有做出限制,用户可以自拍,别人互拍及自拍,并且文案信息都会呈现在对话框中。最大限度的激发用户互拍的欲望。
微信作为重要的社交工具,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简单的玩法。所以“拍一拍“操作简单,只需要双击用户头像即可实现,这也是能够掀起全民互拍狂欢的基础条件。
拍一拍作为弱提醒方式,其实是对现有信息提醒方式的补充,强调点到为止。尽可能减少社交信息给用户带来的心理压力。
为了激活用户交流,需要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感知。因此在对话栏排序上参照文字消息的逻辑。而打开对话框时、微信群消息等场景中增加了震动反馈。
“拍一拍”丰富了微信的沟通方式,在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形式基础上,增加了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形成了更强的行为映射。所以引发了一波“拍一拍”浪潮,也被广大网友玩出了新的高度。
张小龙说,“微信的梦想是什么?从个人角度成为人最好的一个工具朋友。从平台角度,建立一个市场,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现在的微信消息提醒方式包括对话栏角标、群内@,强提醒等形式,这些形式都让用户都无法忽视。特别是一对一沟通时,红色的角标如果一直存在,可能会逼死强迫症患者。但是一旦打开消息界面,你又无法忽略信息的内容。因此之前就有人提出增加一个信息置底功能。
而“拍一拍”作为一种轻量级的打招呼方式,或许可以成为微信社交中新的选择。例如在微信群中,如需非紧急必要的事情,可以在信息之后,拍一拍对方,表示这条信息是专门发给他的,让他能够接收到就可以了。而不需
要采用@的方式,减少对用户带来的信息轰炸和心理压力。
当前交互方式中,文本信息方式用户成本最高;图片、表情方式可能无法准确的表达回复内容;语音、通话过于沉重,对环境要求也较高。因此微信需要创造一种更加快捷的方式满足简单回复的需求。
而拍一拍,可以轻松的实现这一点,拍一拍对方即可表示消息反馈,又减少了用户交互成本。
例如当我们需要与别人打招呼或者沟通时,可以通过“拍一拍”、“戳一戳”等接触方式,引起别人更强烈的注意。
又比如当我们跟别人沟通结束时,可以拍一拍对方,给予鼓励。或者说一句“没事的,以后肯定会更好“、顺手拍一下对方,表示理解或感同身受。
同样作为现实生活的映射,在微信聊天过程中,我们可以借用“拍一拍”,更加充分的表达情绪,而震动反馈或许能够让对方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拍一拍”需要升级微信版本才能使用,当全民都在拍一拍时,你是无法视而不见的。因此可以更好的促使用户主动升级版本。
“拍一拍”上线后,很多沉寂已久的微信群开始“复活”了。大家都在主动的尝试新的功能,而且网友们还玩出了各种花样。而这仅仅只需一行代码的投入就做到了,可以说价值巨大。
我们都知道,微信是极具克制理念的产品,微信每天都拒绝着大量的看似合理的用户需求,张小龙有着自己的设计理念。此次“拍一拍”功能对用户的行为也做到最轻量级的影响。
或许“拍一拍”只是一次新的尝试,最终会随着新鲜感的丧失,成为用户眼中的“鸡肋”功能。但是这其中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