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自传形式进行职业规划?

本文从五个时期(学习期、埋下初心、职业探索、成长与调整、规划未来)进行个人能力分析,带你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阅读完文章后,各位同学可以和自身情况作对比,提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目录

01学习期

02埋下初心

03职业探索

04成长与调整

05规划未来

 

01 学习期

我从小就爱阅读,喜欢待在图书馆这些地方,对陌生的领域有很高的好奇心。会喜欢自己找答案,从书籍到互联网,从书到付费课程,从去图书馆到线下活动。

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会根据需要有战略的学习需要的知识,带着问题去找相关的书籍,去找需要请教的人,找到后尝试应用其方法论并跟踪进行调整。为了验收学习成果,我也会多用新的结构方式撰写文档,写文章对学习和实践结果进行总结。

我因此养成了深入思考,不停迭代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是自我批判和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迭代的能力。

 

02 埋下初心

大学期间(2011-2015)正处于需求掘金时代,互联网浪潮兴起,没有体系的理论,没有有经验的专家带领,一些在未知中探索。我的选择就是互联网的相关专业-网络工程。

微信刚开始普及,移动端还不成熟,还是使用网页的PC时代,我就是通过学习如何制作网站,维护网页开始看这个世界的。发现自己除了基础的实现产品的研发工作,更倾向于研究如何构建框架,网站应该放什么功能,系统如何可以更好用。

这期间培养了一些软技能,例如如何平衡设计与实现的关系,一个产品服务需要满足好看,好用,快速以MVP(最小可行化版本)上线,这些基础的意识就是从这时候形成的。当然这期间的自己没有这么清晰的认识,认为产品让别人觉得又好用又好看是设计工作。

现在看来,这个时间点就是自我认知能力形成的开始节点。

我是一个挺能折腾的人,大学期间做过一些实习工作,在微信等APP的带领下移动时代大热,我一边混着论坛一边担任“课程格子”app的校园大使,这是一款面向大学生的课表为主要功能的移动应用,附带一些社交属性的产品。这是一个洞察产品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机会。经常混论坛可以接触到很多C端用户,为调研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移动端的用户调研和推广工作,发现用户会有各种各样的诉求,分析其核心需求,反馈有用的需求给上级。

诉求翻译成需求的能力就是在这期间开始培养的,对于产品的初步概念也在这期间形成的。

需求掘金时代的尾声阶段,PC端网页还是主导地位的。在快毕业的时候进入了一家数字传媒的公司,主要做网站设计工作。后来因为掘金时代的结束,由PC端都转向了移动端,项目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看来,有一颗名为初心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埋下的。

 

03 职业探索

毕业的时候(2015年),已经发展到了职业化的螺丝钉时代,四年间线上产品已经发展成熟,微信,支付宝,百度各大巨头已经占领好了市场,从设计火箭的时代发挥到职业化拧螺丝的时代。

这期间发现工作内容和自己实习期间见到的不一样,踏上了职业探索之路。

毕业的时候,进入了一家创业公司,是一家广告公司。我是以UI设计师的身份进去的,在这里并没有专业的岗位划分,实际并没有产品角色。确定商务合作后,接到广告主的需求开始就直接到我这里了,不知觉中兼顾了从诉求翻译为需求,确认需求,梳理流程,实现设计,项目落地,这一条业务线中的各种角色。所有事情都是围绕活着和用户增量来做的,我在这里同时体验了一把创业的感觉,接触的是真正的MVP版本,整个产品线和部分产品营销都在面前。

探索期间,我的成长更多是在商业认知和产品架构上的。同时也就培养了快速理解各领域业务的能力。

创业团队中担任的角色很多,不能专注于研究用户长期价值这一件事情上,但对于探索期的我们,拥有这样一个体验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你可以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不同的广告主,体会他们提出的各种需求。你还可以体验到各种设备的设计,从网站PC端到APP端的实现,体验到一个全面的使用场景。

创业团队中并没有专业的前辈引领,为了不闭门造车,我去学UI网担任兼职工作。从转载文章、翻译教程开始,到后面自己开始撰写文章,点评小白用户提交到官网的作品。这部分几乎填满了所有休息时间。这期间有了更多的积累,整合方法论的过程也在加强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表达方式。

探索中的各种发现驱使我不拘泥于闭塞的环境和不断快速学习的意识,也是从这期间正式浸泡进了教育领域。

我的建议就是当迷茫的时候,依靠初心不停止学习并继续以各种方式进行尝试,不必纠结正确性,做就是了。

 

04 成长与调整

在多领域的业务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想要去一个更大的成长平台的简单想法,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这里职位相对的专注一些,负责TO B的后台系统领域。

这一年的成长是密集也是最重要的。辩证客观的通过两个面看待事物的批判性思维就是在这段期间不断强化起来的,强调的是全面的思考方式,这也将会影响到高阶的决策能力,看待的视角不同会影响产品呈现的效果。

这个批判思维的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呢?每次做完一个需求都会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再接到需求的时候也会考虑,他是的出发点是短期价值还是长期价值呢?还有没有迭代优化的空间?后台系统更需要考验逻辑能力,因此在思考的同时也加强了这方面的成长。评估需求是为了实现短期价值目标还是长期需求目标?这种决策意识也是这期间锻炼的。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方向性的规划,要考虑做了这个需求后会对整个系统有什么影响,会激活哪一条增强回路,同时也会激活哪一条负向通道呢?

总体来说,成长调整期是逻辑性思考更多的阶段,也是一个自我觉醒的阶段,从无意识的探索到决定进行有觉察有规划的职业之路的转型。

如果说是什么坚持我做了这么多尝试,就是不忘初心,也可以叫产品心,它带领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各种经历让我发现都没有离开人,我是喜欢与人发生连接的,MVP的最小产品是人,目标是与其他人发生关系,提供的服务是价值,呈现的是价值的结果。

总结出来我的产品心就是用自我的价值与其他人的需求连接,创作为我们的价值。

跟随产品心做了很多探索后,我建议你暂时停下来将个人经历完整的写下来,观察你已拥有的能力,发现这些能力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在顺其自然的同时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了。

 

05 规划未来

多年的探索之路,对教育领域有相对深刻的理解,自己即是用户又是产品创作者。这些探索为我提供了规划依据,这是迷茫探索期的结束,开始寻找下一个机会的阶段。

总结一下:产品心,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同理心,业务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7个能力是支撑后续成长的基石。

找到源能力后,还需要更多的积累,让初步形成的自我模型进行增长,这就需要更多的实践,思考与调整。因此下一个阶段,我会继续积累,从无意识的探索走向有意识的培养能力,积累更多丰富的经验,让自己更加丰盛。

在k12的教育行业产品线当负责人,成为一位对用户足够了解的策略性的产品专家,这将是我后期努力的方向,欢迎大家伸出橄榄枝带我上车。

 

 ——End—— 

任何尝试都不会浪费,愿散点终将连成星空。

以上就是我复盘的这几年的成长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地址: 糖心香巧(公众号)

作者: 糖心香巧Tomia

 

0

站点公告

 

AI创作与绘画大师,国内版chatGPT在线版本免费使用哦

点击打开: https://ai.uiya.cn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如已关注,请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