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南京”是一款我经常用的APP,前段时间我针对它做了一次竞品分析,这里分享给大家。文章很长,对于没有使用过我的南京的用户,阅读需要耐心。
市场背景
“我的南京”从其产品定位上来说,我们将其归类到智慧城市类应用。什么是智慧城市呢?
目前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互联网产品来解决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需求,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科技发展的红利。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迁移到城市,民众对公共管理部门的服务效率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此为背景,IBM在2010年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希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
2010年,IBM就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2012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公布;2014年出台了智慧城市指导意见;2016年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产品定位
功能结构图
竞品分析
所有的智慧城市类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大致分为:生活服务、社交娱乐和政务办理三个模块。这里我为我的南京找了智慧无锡、智慧青岛、北京通、在成都和e福州等5个竞品。(ps.因为某些功能必须达到一定的等级才能使用,所以有些功能点的列举跟实际情况略有出入)
通过梳理各个产品的功能点分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产品在定位上有着各自的侧重点。例如智慧无锡更偏重本地生活娱乐;北京通和在成都的更像是政府服务平台。而我的南京所提供的服务最为齐全,每个模块都有涉及到,看不出明显的侧重点,可以覆盖多样化的用户群体。
版本迭代
我的南京这种“大而全”的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7年元旦至今年7月,我的南京大小共经历17次改版,版本迭代次数在竞品中仅次于北京通(20次)。通过对比榜单排名的变化。我们发现去年有两次的版本迭代给排名带来了巨大的提升:
版本2.3:该版本主要上线了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服务模块。我的南京用户可以实现个人名下房产登记簿信息查询,开具一二套房证明,开具电子购房证明,房产交易税款试算,办理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以前这些功能用户必须亲自房产交易中心去办理,现在只要在我的南京就能办理,解决了用户的刚需。
这个版本发布以后,我的南京在生活类应用榜单中排名极速上升,而且一直维持在比较高水平,没有快速的下滑,算是2017年中最成功的一次版本迭代。
版本2.4:该版本主要新增了朋友圈模块,提供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等功能。为了让朋友圈功能得到尽可能多的曝光,“我的南京”对产品架构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从2014年初代上线到2.3版本,底部栏一直是“2+1”模式,即两个tab选项+扫码支付/语音;2.4版本直接换成了“4+1”模式,将底部栏的一个tab选项作为工作圈的入口。
这个版本可以看成是我的南京向社区化应用转型的一个重大的举措,但是排名在上升之后快速的滑落。另外我统计了2.4版本发布后8周的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并没有发现很明显的提升。用户粘性也没有得到改善,用户对于这次转型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
用户数据
我的南京拥有超过百万的活跃用户群,这在“智慧城市”app领域属于第一档的存在,而且用户量仍在稳定增长中。
用户粘性
用户规模一枝独秀,但在用户粘性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从上表数据来看,我的南京在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上并没有展现太大的优势,人均单日启动次数更是排在倒数第二。影响用户粘性的因素可能来自于产品的用户激励体系、界面设计风格、运营活动和产品定位等,这里仅从产品定位的角度来分析对用户粘性的影响。
以倒数第一的北京通为例,从其所提供的服务来看其定位还是一个政府服务平台,这点从其首页布局和splash页也能看出。
而其他的产品都开始向本地生活、资讯、服务类应用转型,用户的需求更多样化,也更高频。你可能每天都要去看一下当地资讯,查看路况信息,但并不是每天都要跟政府部门打交道。而前面我们提到智慧无锡的定位就是本地生活娱乐类应用,所以用户粘性在几个竞品中表现最好。
用户画像
我的南京男女用户比例差距不是很大,这跟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丰富多样,可以满足男女口味有关。从年龄分布上来看,24-30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8.8%。从地域分布上来看,89.48%的用户来自南京,其余用户都是来自南京周边的城市。这是因为我的南京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基于南京本地,其他的智慧城市类应用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重点模块分析
我的南京首页可以分为:交通、健康、文化、政务、财富和公益六大模块(ps.社区合并到政务模块)。接下来我们就逐个模块进行分析:
交通
交通模块在我的南京中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其实不仅仅是我的南京,几款竞品像在成都、智慧无锡和e福州等都在首页的显著位置出现了交通类功能入口。
对比了几款竞品,不难发现我的南京中交通模块中提供的功能最为齐全。对于有车一族来说,你可以关注路况信息(路况大数据,交通指数),查找停车场,道路停车缴费,如果你的车是新能源车还提供了充电系统。
针对无车一族则提供了公交车、地铁、公共自行车、新能源车租赁和打车等选择,甚至还可以查询航班。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南京这座城市出行的场景基本都覆盖到了。不过路况大数据和交通指数功能有些重叠,删除一个可能更好点。
我的南京目前并没有提供扫码乘车功能。e福州在今年3月份和4月份连续两个版本上线了公交车和地铁扫码乘车的功能。只需带上手机就能完成支付,不需要带交通卡和零钱,这对用户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针对南京这座城市,微信推出的乘车码小程序,支付宝也有类似的金陵通乘车卡功能,但是都没有包括地铁。苏宁金融用户2019年元旦后可以享受扫码乘车功能。
首页的布局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虽然说用户可以自由定制常用的功能,但是无法更改模块的顺序。这种做法明显是不合理的,因为每个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每天搭公交车上班的人来说,交通模块中只有公交出行和有滴打车(偶尔起床起迟了)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除此之外,他可能希望关注社保、公积金的查询,水电煤缴费功能。但是社保和公积金在政务模块,排在第五位,用户必须滑动才能看到。所以说我的南京首页的定制化属于“伪定制化”,无法真正满足用户多样的需求。
健康
健康模块解决的就是广大用户看病难的痛点,这是城市人口大量涌入所造成的最主要矛盾之一。2014年我的南京最初的版本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提供了医检报告、医保药品和献血等功能。到现在健康模块总共有20个功能,除了狭义上的“去医院看病”,还提供了广义上的体育健身的功能,用户可以查看和预约体育场馆。
但是多不一定意味着好,总共有20个功能,其实有一半以上都是冗余重复的。其实看病的常规流程就是:1 选择医院;2选择科室;3 挂号。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用户最近老是咳嗽,打算去离家最近的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查一下。他可以有以下三个路径:
1 点击左上角的“预约挂号”入口,选择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科室然后挂号;
2 点击右下角的“省中西医”图标直接进入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页面,选择科室挂号;
3 点击“医院服务”选择最近的省中西医医院,选择科室挂号。
同样的功能,出现3个入口,3条路径,整个产品架构会显得很臃肿。而智慧青岛和e福州只提供了一个挂号/看病就医入口,相对来说简洁很多。
文化
文化模块可以分为:本地资讯、本地景点、文艺演出、图书阅读和在线学习这五大分类。看了几款竞品,发现重合度比较高的有本地资讯、本地景点和文艺演出这三个。
以本地资讯为例,其余的竞品在一级页面中都对资讯进行了露出展示,而我的南京中用户需要点击“南京资讯”才可以看到新闻列表,增加了操作路径,而且界面设计的过于平淡,无法激起用户点击的欲望。
在前文也提到了,政务类应用需求场景的单一化导致用户粘性不够。而引入本地资讯是非常好的一个解决方式。
浙江新闻跟我的南京拥有类似的活跃用户量,但是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远远超过了我的南京。个人觉得把本地资讯模块做好,可以让我的南京用户粘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政务
政务类模块跟健康类模块一样,属于智慧城市类应用最基础的功能。在14年最初的版本,我的南京就提供了社保公积金的功能。我的很多朋友安装“我的南京”的初衷就是为了查看社保公积金。
时至今日,政务模块所含的功能数最多,多达23个,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除了基本的社保公积金,还于去年上线了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服务功能。这个功能的推出让我的南京的榜单排名迅速飙升,这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了。
对比几款竞品,可以发现政务类服务在其智慧城市类产品框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北京通中首页的功能入口基本都是政务类的;在成都中有个问答频道,用户反馈的问题多数围绕着社保、公积金和房产交易等问题,还是属于政务服务类的范畴。
财富
我的南京中的财富模块主要是钱包功能,钱包功能是在2015年7月份的1.8版本中上线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更好的完成生活缴费。现在钱包的使用场景更加丰富,支持线下商户扫码支付的功能。不过目前来说,只有在江苏省和安徽省内的苏果超市门店消费付款时才可出示此付款码。钱包还建立了碳积分用户激励体系,用户可在指定商户处消费时抵扣现金,1积分可抵扣1元。积分的获取则在绿色出行中,用户选择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即可领取碳积分。
公益
公益是我的南京中最后一个模块,也是存在感最薄弱的。用户可以参加南京当地的志愿者团体,查看好人好事也可以去献血。其余的智慧环保主要就是南京空气水资源质量,个人觉得放在健康模块中更加合适,因为其切实影响了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最后的妇儿之家和电梯保险理赔应该属于政务服务的模块。这也是我的南京这款产品信息框架混乱的一个缩影。
后面还有一个其他模块,但是并没有在首页中直接展示,用户点击右上角的全部才能看到,里面的功能也比较零碎,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总结
根据以上的数据调研,基于SWOT的框架,对“我的南京”做一个总结性分析:
S/优势:
我的南京于2014年推出,较早的占领了市场,拥有了超过百万的活跃用户量。此外其所提供功能服务类别非常丰富,可以覆盖多样化的用户群体。
W/劣势:
我的南京的产品信息架构并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引入了过多的外部入口,有的甚至还互为竞品,用户体验路径混乱。
从设计角度来说,没有考虑到设计的一致性,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视觉样式。以下图为例,连最基本的表单录入都没有统一样式,这些设计上的问题也会极大的影响产品在用户心中的口碑。
O/机会:
跟所有的智慧城市类应用一样,我的南京最初的定位是政府服务类应用。后来渐渐往本地生活类应用转变,这点可以从我的南京的历次改版新增功能可以看出来。去年我的南京新增了工作圈功能,在短期内取得不错的反响。
T/威胁:
靠着公众对着公共服务类的刚需,我的南京赢得了巨大的用户量。但是政务类市场逐渐被竞品瓜分,而且用户体验更棒,例如用户在支付宝也可以查询社保公积金。
以上就是我针对“我的南京”做的一个产品分析报告,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