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文章是来自UI中国会员-金山办公用户体验中心_北京 KSO UEC,关于设计师的话术的分享。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设计师的话术”。
开始不知从何说起,构思很久,也就是因为这点,也正体现了这个话题的价值。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每个设计师都很棒,有自己的思想、个性和工作方法。我们讨论设计师如何说话并不是想去颠覆设计师自己的东西,而是探讨teamwork中,我们是不是有一些技巧和规则可以去使用,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促进需求迭代,推动产品和团队的前进。
那么,从设计驱动的视角,我们来探讨一下设计师该如何说话。
设计师为什么要说话?
毋容置疑,说话当然是为了沟通了。teamwork中,每个人都是关键节点,都肩负着将项目从上游接收,推向下游的职责。设计师对于项目的贡献在于理解上游的需求,用设计效果图表达需求,然后向Team讲解自己的设计,获得认可和建议,输出可开发的素材。设计师正是通过表达想法,理解和回应别人,做到沟通需求、讲解设计、推进项目的。
所以,设计师说话是有明确的目的的。
目的1:得到答案
目的2:确认听懂了对方
目的3:表达专业观点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产生有效沟通,那么以上三个目标缺一不可。
举个例子
设计师就设计表达了专业的观点(目的3),产品经理就自己的产品设计想法也做了表达,设计师确认听懂了(目的2),之后就没有之后了,讨论就结束了。很多初级设计师会面临这种情境,认为大家都充分表达了,够了。等到产品经理看到效果图的时候,通常是下面的表情….
因为充分表达不等于达成了共识,所以双方的沟通缺少一个公知的答案或者说总结(目的1),造成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解答,自然在呈现上会有出现分歧的风险。
设计师如何说话?
明确了说话的目的,再去探讨如何说话会更轻松,因为目的明确,只要选择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即可。
人人都是说话的高手这点简直毋容置疑。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个性、社会经验让有的人开朗,有的人沉稳,有的人幽默…这些个人风格就是你职场的个人品牌的一部分,是值得品味和互相借鉴的个人魅力。这里我们并不准备讨论这些。
今天,我们要建议的是一种能提高沟通效率的套路。(套路绝不止一种,但~行走江湖总得自备一套防身)
1、为了说话而说话,不如有准备的说话!
开口前,问问自己是不是有所准备。出口成章的人,也不是凭空具备这个能力的,是在无数的实战中形成了自己说话的模式或者框架,在工作中,开口前思考以下问题,也许会帮到你:
以上是一些思路,当然KSO UEC也有自己的工作套路,如下:
不论是参考问题还是工作的套路,都是提醒大家在开口前需要准备开口的素材,脑子里面要储备说话的材料,依据和问题列表。这些东西抛出去之后,不仅指出了每次讨论的目标,也会让双方可以自觉地在一个工作框架上工作,而不是像某些会议一样,开起来没完没了,不知道结束得到了什么结论,大家只是筋疲力尽的消耗了生命。
2、学会倾听
做好了准备工作,然后对方偏偏走来,一场对话即将开始……你会先说还是先听呢?我更建议从倾听开始,因为倾听是个很棒的开始。但这里说的倾听,可不只是听。
-
主动倾听
做到以下几点会帮助你成为一个主动的倾听者:
① 先说第一句话,引导对方说话,你会发现对方不自觉的在你的框架里工作了,可以这样开始:
② 适当反馈,表达你一直在专注的倾听对方,可以这样说:
③ 倾听不是不思考,他在说,你在接收信息并加工信息,找到合适的时间提问或确认。
-
懂得倾听
如何才算懂得倾听呢?毕竟“听到”和“听懂”是有很大区别的。要做到听懂,就要从从错综复杂的话语中分辨出哪些是情绪,哪些是客观感受。
情绪不属于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但是可以更理解对方;要对客观感受十分敏感,感受或者客观感受往往是外行和我们工作的沟通方式。什么意思呢?
设计师无法要求合作方按照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视角去描述一个效果图或者原型图,现实中往往做不到。但是我们的合作方是可以通过客观感受的描述来和我们交流的。也就是他表达出一个感受,我们是可以分析感受的,然后给出方案。
举个例子
下面是根据上图,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产生的一段对话:
设计师: 来,看看设计。
产品经理:嗯~~离线缓存是APP特色,这么重要,我根本看不见啊!
设计师: 怎么可能看不见?离那么近?看不见?绝对不可能啊!
产品经理:就是看不见啊!我认为你这个不符合需求,我要能看见“离线缓存”,你这明显不符合需求!
设计师: 怎么就看不见呢?又不瞎!
这种情况是有些挫败的,但时不时又会出现在日常工作中。上面的对话,产品经理默默的传递出来一种焦虑感,焦虑用户看不见“离线缓存”这个重要的描述,从而不会去下载APP,产品用户无法增长,KPI完成不了…….这是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设计师是没必要处理对方的焦虑的。
放下焦虑,我们看到了什么?
那就是产品经理对设计的相对客观的感受:“离线缓存”容易被用户忽略!可能因为字体太小,字色太浅,位置不明显,也可能文案的表达不够清晰。如果设计师关注到了这个角度,就会发现解决“重要信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轻而易举的,因为这已经回归到了设计的专业问题。
3、学会提问
-
表达尊重
提问前先表达出你对对方的尊重,是个比较妙的方式。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对方放下初见的不适,也可以更好的聚焦问题。
那么如何表达尊重呢?
我最简单有效的的方式,就是基于对方的陈述去提问。例如,你可以这么说:
-
合适的问题
问题本身是没有好坏的。但是,在一段目的性很强的对话里(设计师日常交流和工作),有些问题的提出是会促进双方解决问题,进而得到最终结论的;而有些问题是会引起双方发散思维,离解决具体问题原来越远的。简单些,就是问题越具体,答案越具体,问题越开放,答案越开放。而设计师往往面临与上下游就具体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协商的场景,所以设计师应该更关注具体的提问技术。
下面两种提问的方式会帮助到我们:
上述提问的方式,通俗理解就是问问题要具体,不要含糊的问别人:什么意思?我不懂?而是要定义问题,去问对方,你说的某某问题,是不是某某意思?比如:你是想表达红色系的banner设计能大幅提升运营位置的点击率,对吗?这是描述性问题的提问方式。如果你想提问的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类的规定性问题,你可以这样提问:那么,我们要提升运营位的点记率,你认为是应该直接套用竞品的设计还是应该从我们自身的文案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呢?体味一下,是不是更具体的提问,可以让讨论更好的进行下去呢?
这里推荐美国作家Browne,M.N.和Keeley,S.M.写的《学会提问》一书(英文书名《Asking the Right Queation: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读物,上面提到的两类问题也出自此书。如果想深入挖掘提问的艺术,推荐阅读此书,尽管有些乏味,读完也必定受益匪浅。
-
为什么要提问
看到这里你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提问呢?提问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个很好的思考,问题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好的提问是帮助我们更快的解决问题的开始。一个好的提问帮助我们定义问题,基于问题才能找到结论。设计师往往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对结论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到设计的思路,并和需求方达成共识。
如下图所展示,正是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我们去解决问题的。而因为对问题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对方的真实看法,或者说是我们更容易理解设计的门外汉如何理解一个设计问题的,这就是我们想要找到的结论,这是对方想让你接受的观点或者信息。大部分情况,设计师对别人的观点不认同的原因就是发现了对方的不专业,不客观的观点。初级设计师此时往往一头雾水,而高级设计师、经理或总监,是可以针对这点给与专业的、客观的评价的,往往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客观评价往往是对专业性的考验,下个问题我们会讲到。
下面是一段日常工作的实例,也许会对你有启发。
PM:这个banner效果不太好,试试红色的背景吧?
设计师:红色?嗯,看起来应该也不错!你是认为改成红色的背景对点击率会有一定提升,对吗?
这里,设计师开始试图定义问题,并且使用了描述性的提问
PM:我觉得是,给你看几个竞品,balabala….
这里,定义成功,PM的结论就是设计师猜想的答案,基于这个结论,PM还给出了证据,各种各样的红色系设计的竞品
设计师:嗯,这些竞品中红色的使用的确让设计更 balabala…,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竞品中的对比,信息的层次,视觉引导顺序,他们都是这样做的balabala…你觉得呢?
PM:嗯,有道理。
设计师:那么,如果把竞品借鉴过来,我认为可以是这样的balabala…你觉得呢?
这里,得到了对方的结论,设计师在专业角度给出了评价和建议,同时也关注到对方,引导着对话的走向
结论:非专业设计师往往对视觉表现上的结论存在偏差,提出问题,找到结论,正是把他们拉回视觉设计专业领域讨论的好时机。
4、站在专业上说话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明确了沟通的目的,做好了对话的准备,倾听了对方,提出了问题,得到了解答,发现了认知上的偏差,终于该发挥设计师的专业了。这也是每个团队都有设计师的意义,团队要听到的是设计师在专业角度上去解决问题的思路。
只字片语是无法把设计讲清楚的,在这里我也不去赘述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巧。那么如何站在专业上说话呢?其实不难,那就是在对话中把你发现的问题都定义到自己的设计专业领域上去解决。
下图简单的列举了交互和视觉设计的专业方向,不局限于此,而且每个领域都是一个大方向(更多的内容可以参考UEC的系列文章)。当问题定义到我们的设计专业上时,才是设计师真正展示技术能力的时刻。
那些无法定义到自己专业上的问题,定要考虑是不是别人的专业问题。比如,在运营落地页设计中,运营经理会说“我要设计的营销味道重一点”,很多设计师就按照自己对营销味道的理解去设计了,这样往往得到的结果差强人意,这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去和运营经理聊一下,他认为的营销味道具体是指什么表现,这是对别人专业的尊重,也是自己学习的机会,这种灵活开放的心态会让人迅速成长。
5、记下全部结论
每一次讨论都会有结论,我们有时候会在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忘乎所以,结束后拍拍屁股走人,等坐到座位上准备开工时,一拍脑门忘记了全部结论都是什么,只是零星记住了最后几条,这时又不可能把大家都叫回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
所以,切记:记下结论!
不论是纸笔记录还是电脑记录,这都是对时间和精力的付出的一个最好的回报。如果讨论中发现结论不是大家的共识,或者看似结论的东西无法明确记录下来,这都说明,需要停下来继续讨论了。这也是提高讨论效率的一个好办法。
总结一下
说话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套路,今天介绍的只是一些日常工作中的心得和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是UEC日常工作实例的总结,我们是这样对话的。
祝大家201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者:金山办公用户体验中心_北京
UI中国主页:http://i.ui.cn/ucenter/1090324.html
拓展阅读:
–关于我们—
UI中国 专业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主站:www.ui.cn
新浪微博:@UI中国
合作请加微信:18931333875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I头条):设计师该如何说话?—湖南长沙UI、交互设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