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来自UI中国会员-余智鹏的一篇分享,设计心法 谈谈事理学-认识论
嗨!大家好我是许久未见的小胖同学,我又来更新文章了。
对于小伙伴们对于之前文章的建议,我会尽量改进并且运用在之后的分享中,2019年希望我的文章观点可以帮助到你。好了~话不多说,下面我开始更新文章了!
目录
引言
一、对设计的认识
二、设计观念
三、设计原则
四、设计思维
引言
前段时间在学习python语言的时候,我了解到在程序界有一种叫做“算法”的存在,其实“算法”就像武侠片里面的内功心法,内功心法越好就能激发越强的武功招式。在程序编写时大部分的程序语言都可以使用“算法”来优化程序的流畅度。比如,当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程序时,“算法”就可以合理配置服务器资源防止服务器的崩溃。在设计的过程中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通用心法,事理学的认识论其实就有点类似于“算法”,所以这一期我的分享题目叫《设计心法》。
一、对设计的认识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设计中我们可以将设计问题化分为外因(人,时,地,事)与内因(技术,工艺,材料等),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谈到设计可以定义为:人有目的创造活动,往往现代生活中设计的目的不是唯一的,这就好比佩戴手表时我们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查看时间,还可能是为了在潜水时防止手表被泡坏。因此,物“应该是什么样”表现的是对不同人与环境的适应,就如同生物多样性表现了对环境的适应一样。
除却外部的环境因素,我们还要考虑的制作产物时所需要技术、工艺、材料、形态、结构。内部的因素其实代表了一种可能性,是一种可变通的元素组合。比如同样是防水手表,我们可以采用耐浸泡的材料,也可以运用防水工艺。(ps:在《事理学论纲》中内部因素没有成本,但是小胖认为成本其实也算是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的内在因素,所以在这里我也将其归纳了进来。)
总的来说外部因素代表了限定性,而内部因素代表了可能性。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了解外部的需求与限定,然后组织内部结构。在内外因素之间找出一个契合点,设计就发生在这个契合点上。
·目标与目标系统
窗帘、太阳镜、电焊面罩、等等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物品,却有着共同的目标—— 遮挡强烈的光。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目标往往是抽像的,而目标系统是具体的。目标系统既包含特定的外部因素的限制也包含内部因素的选择。
同样是手表,同样是为了看时间,从技术到外观在使用因素的限制下,也就决定了其品种的千差万别。建立目标系统是对实现目标的外部因素限制的研究过程,也是从外部角度观察、分析、归纳实现目标条件的认知过程、叙述过程。设计师应将抽象的目标转化为目标系统,完善的目标系统才是优秀设计的创意源泉。
·“使用”的意义
在“使用”物品的过程其实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使用者——人的动作:二是被使用者——物的动作。人的动作是人生理结构和生存需要指示下的延伸,在动作的引导下人的大脑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留下印象,形成经验,储存信息,成为意识。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是,人会逐渐总结经验并形成知识的迁移。物的动作是人使用过程中人的动作在物上的反应,这就包括器物的变形、移动、或是其他信息(比如声音,灯光等等)。
在人使用物的过程中,为了使物更加符合人意志,自然要对物进行改进,使物更加适合人的生理结构和需求目标。比如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为了更有效地的获取猎物,在原有的石头上进行敲击加工使之更加符合使用习惯。在“使用”中人和物不断磨合,这一过程实则就是产品迭代的过程。“使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法,是一种能启发创造的设计起点。
·方式与合理
方式在设计中不是指的具体的某一个动作,而是使用时产生的一系列动作,人的行为与各动作相对应的物与物组成的环境组成了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我们称为“方式”。物是动作对象,环境是行为条件。同样,动作使物有用行为使环境具备社会意义。
合理是指合乎客观规律,合乎时代观念,合乎社会准则,合乎人类理想。合理是人类经验、教训的总结,是认识的升华、沉淀;是道德、行为、情操的法庭;也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对未来的规划。当人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合理更像是一种约束人类行为的标准,通过合理的约束来引导人类的行为方向。
综上合理的使用方式其实是设计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评估系统和反馈可以制约不合理的设计行为,在的设计活动中,以“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作为第一原则才能促进人类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设计的观念
·设计生态观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可以自给自足的系统。在此系统中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任何一环的在生态环境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反观现代设计生态却并不存在这样的循环。
现代经济学被认为是研究人类需求与稀缺资源之间关系的学科。经济学中的生产者(企业)将有限的资源整合变成可盈利的“商品”,而消费者是在有限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个体。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后进入“使用”阶段,直至使用的物品失去使用价值。“物”从资源直到被销毁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产品、商品、用品、废品。
现代市场经济下人的物质需求被极大满足,市场经济的增长依赖消费增长,反观人类的自然资源总体上却在急剧减少。设计者除了的满足生产者、消费者、使用者的需求之外,还应该思考如何将“废品”分解利用形成设计生态闭环。
·设计美学观
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即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三种文明的美学观也可称之为再现主义、表现主义和共生美学。这三种美学观点的发展是相互交错的,只是主体上有区别。
当代设计和艺术是以思考、感召、联想的手法,以同观众、使用者共同创造为目的,以多种美学观重叠、并行、综合为基础的共生美学观为审美取向。技术与艺术共生,技术与各种美学观共生,这就是当代设计——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
三、设计原则
·有限理性原则
在艺术的创作中美可以被分为很多种,梵高的油画是美的,米开朗基罗的雕像也是美的。其实任何事物,任何美都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使用场景下我们对于美的定义都不同。
类比设计,衡量设计的标准不是对与错,而是相对满意与不满意。设计应该遵循“有限理性”的原则,即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寻找“最优解”,而是“满意解”。“最优化理论”只适合作为设计中的一种技术方法使用,而且只有当目标属性十分明确,可以用数量化衡量时才可运用。
·适应性原则
上文说过设计就发生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关系”中,而这其中的“关系”其实就是适应的过程,设计还可以理解为是以一定的目的、一定的方式来达到与客观条件内部关系相适应的人为适应系统。设计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设计目的是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具体内容。
多数时候外部因素在适应系统中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主要决定因素。系统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其所处外部的复杂性的表现,而内部因素少量限定属性的制约,这才是完整的适应性系统。
四、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实际上是围绕着“问题”来展开的。所谓“问题”是指设计各要素交织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关系矛盾。好的设计一定是“问题”的良好协调统一体。研究“问题”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联想——评价修正的模式来巩固的。
观察问题其实是在用户调研中最常用的方法,定性调研中研究人员常常会使用观察法来记录用户的行为,之后用研人员会使用“五问分析法”来抽象出用户的真实需求。其实在事理学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观察法的几个原则:
1.目标明确——从现象到本质(五问分析法)
2.忠实于对象——感官+体验
3.扩延、比较——搜寻同类比较共性
4.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总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需求分析中有一块人物画像的部分,其中情景分析和故事板就是分析人物使用产品的外因和内因,撰写故事版时不妨按照以下路径来展开。
分析问题中应当结合设计中的基本路径来分析:
1.寻找“物”存在的外在限制——人、环境、时间、条件等制约。
2.析出“物”的内因与外因的逻辑“关系”——寻找现象依据
3.比较相似“物”的内、外因的关系——透析共性基础上的个性
具体的归纳、联想和创造都应该明确设计“目的”,结合实际中遇到的外部因素来具体创意创造。最后我们通过建立评价体系,优化设计产物在设计生态中的体验和循环。
结语
终于更完了文章,欢迎大家积极评论,更新不易希望各位老铁多多点赞。用流浪地球的一句话来作为我今天的结尾吧“思路千万条,需求第一条。目的不明确,设计两行泪。”
作者:余智鹏
UI中国主页:https://i.ui.cn/ucenter/934108.html
–关于我们—
UI中国 专业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主站:www.ui.cn
新浪微博:@UI中国
合作请加微信:18931333875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I头条):设计心法 谈谈事理学-认识论—湖南长沙UI、交互设计
评论0